Description
本店由我於民國90年創建
專精所有單車維修.輪組調框.fitting
訓練課表排定
Tell your friends
RECENT FACEBOOK POSTS
facebook.com今天讓我的學徒試著編碳纖幅條的輪組 我只要示範一下很快他就進入狀況 不過了解跟熟練是有一段距離的 這種幅條的抗拉力約再500公斤 左右二端的鋁接頭部分則有400公斤的抗拉力 相對於鋼福條的三百多公斤來相比 不但鋼性提升是有明顯差異 就連重量也是輕量了不少 一根約2克多 跟市面上鋼福條輕的(4克)標準型(7克)來比較 就有差別了 這種碳幅條再收緊的紮實度比鋼福條好 這對編輪工是ㄧ件好事情 將來輪組的新趨勢就是更輕的幅條了
Photos from 狂人單車店 台中市嶺東路46號's post
今天晚上來fitting的客人 車主170/171的翼展 車架選購的是52.5cm 以車主體型來看是大了一點點(事後論) 車主常抱怨雙肩非常容易酸痛 座椅騎久了會陰也會疼痛 所以我先將座椅調整位移 仰角也更動了好提升舒適性 不過這張座椅偏硬 又只有一個點比較好坐 建議試騎一趟長距離看看 若還是不舒服就換掉吧 跨高我設定為68.8cm 手把部分則是發現寬度44cm實在不適合車主的肩寬 所以幫車主預訂了適合的車把 測試之後將龍頭更換為正負7度90mm 反裝上去再調製變把 這龍頭跟座墊的落差比就縮短3.5cm 手肘彎曲支撐力 也因為這樣就通過測試 手肘平行度有輕微外八 踩踏垂直線則是比較嚴重一些 外八過度 已經指正改善
Photos from 狂人單車店 台中市嶺東路46號's post
今天下午來fitting的客人 主訴腰部痠痛的現象在每次騎完長途之後都會發生 因此來我這裡尋求解決的方法 車主160/163的翼展 車架選購52cm是大了一號 所以我必須從這台車找出ㄧ些改變的途徑 在測量坐墊位移量跟車主大腿的踩踏點之中 發現唯有將座管更換為後移量更多的 才能讓車主的踩踏點到達正確位置 因此就換上了肯昌的後移座管上去 最後跨高設定為62.2cm 然後因為更動了坐墊位移就必須重新測試找出適當的龍頭 加上這部車市大一號的所以頭管高度偏高一些 為了再將龍頭降低就將前叉碗墊圈更換較薄的 這樣就可以再低一公分左右 於是測試之後更換了負17度80mm的車首 這龍頭跟坐墊的落差比就來到了5cm 調整好之後再做手肘彎曲支撐力測試 手肘平行度尚可 踩踏垂直線標準 今天的調整已經到了極限 只有車主的手臂再強化了才能測底的改善腰痠的問題
Photos from 狂人單車店 台中市嶺東路46號's post
今天晚上來fitting的是雙人同行 第二位車主174/183的翼展 車架選購54cm是很正確的 但是要注意前叉高度須留意 最好不要預切 車主抱怨腰部非常容易酸痛 所以在測量跨高時 發覺車主有著媲美歐美人的長腿 經測試之後跨高設定為73.2cm 並且更換了鏤空座椅 龍頭長度經測試為正負七度130m 最適合車主的體型 但因為是捷安特OD2特規 目前捷安特缺貨中 且這部車前叉豎管 已經沒有讓龍頭升高的地方 所以不得已只好將原本10cm的車首 從負七度反裝為正七度 車主有說要完全放棄平路 所以這樣也剛好符合我幫車主設定的純爬坡幾何 那麼這樣的設定 就讓座墊跟龍頭的落差比升高7.5cm 車主再做手肘彎曲支撐力測試時 就反應腰部酸痛已改善 手肘彎曲支撐力也通過測試 手肘平行度稍微外八 踩踏垂直線也是輕微外八 已經指正改善中
Photos from 狂人單車店 台中市嶺東路46號's post
今天來fitting的是雙人同行 第一位客人183/183的翼展 車架選購55.5cm稍微小了一些 必須靠拉長的車首來補償 車主有抱怨手腕酸痛 所以變把位置重設 跨高經測量設定為73.4cm 龍頭經測試出應該使用140mm 但車主家中尚有一隻130mm 所以暫時先不更換舊有的這支 等日後帶來我這邊合看看再決定 龍頭跟座墊落差比暫定為8cm 手肘彎曲支撐力測試過關 手肘平行度稍微外八 踩踏垂直線很正確
Photos from 狂人單車店 台中市嶺東路46號's post
改裝加大搖臂導輪有沒有效? 當然有效了(至少節省2W的輸出) 市售的相關產品都是有效的 但是重點還不在這裡 你/妳應該好好的做個fitting 並學習正確的踩踏出力點 你/妳將會發現1+1=3的收穫 這才是真正玩家該學的騎車知識 沒來找我是妳/你騎車生涯的一大損失
Photos from 狂人單車店 台中市嶺東路46號's post
本店所請的學徒是我的外甥 所以有機會就磨練他的編輪功夫 一般的鋁合金輪組已經難不倒他 唯獨高階的碳纖維輪組尚須經驗 所以我也接了同業的輪組單子 來給他增進技術用 一個月大約20組的量給他玩 應該足夠 我訓練出來的人 編輪的特色就是張力拉的夠緊 然後真圓跟偏擺接近完美 主要的編工技術在於 第一步驟先編準確 第二步驟逐漸收緊 第三步驟每收緊一次必須再校正一次 第四步驟是收緊到接近張力極限 再做釋放張力 第五步驟釋放張力是使用我獨創的踩 踏技法,完全的將張力釋放乾淨 歡迎各位車友若真的想騎好輪 可來本店重編或選購手編輪
Photos from 狂人單車店 台中市嶺東路46號's post
今天來fitting的客人是重新設定 最主要的因素是碳纖車把有裂痕 原因是高速下坡時 遇到坑洞撞擊下 原來碳纖的龍頭無法固定住車把 只好鎖的更緊 那多次之後就裂開了 我先幫車主更換安全性較高的鋁合金車首跟車把 座椅的位移稍微前進 再針對車主改穿仿卡鞋而重測跨高 測量之後跨高設定為67.2cm 龍頭換成負17度100mm 這部車當初買大了一號 所以這是補救調整 龍頭跟車把落差值設定為6cm 手肘彎曲支撐力跟角度都正確 踩踏垂直線也因為之前騎卡鞋 養成好習慣而不受影響
Photos from 狂人單車店 台中市嶺東路46號's post
今天來fitting的是雙人同行 第二位主訴肩膀超級酸痛 車主175/174的翼展 車架選購53.5cm是正確的 此車未調整前是偏差極大 座墊位移過大是造成酸痛的主因 但本車座管後移量略有不足 而車主大腿骨較長 必須更換後移量較大的座管 經測試之後跨高設定為69.4cm 龍頭原本裝的是過短且又偏高 造成車主嚴重的拱背出現 經測試出來若座管使用後移量正確的 龍頭就要搭配負17度140mm 由於我庫存該尺寸龍頭已用完 須再等下次再來更換重設 目前暫時先降低落差約3cm 讓落差比設定為7.5.cm 手肘彎曲支撐力有通過測試 手肘平行度正確 踩踏垂直線也是外八傾向 已經指正改善
Photos from 狂人單車店 台中市嶺東路46號's post
今天下午來fitting的是設雙人同行 第一位客人主訴腰部非常的酸痛 車主174/183的翼展 選購的車架尺寸為53.5cm是正確的 測量中發現這部車 水平跟位移都蠻正確的 只有跨高經過測試再重新調整 但有個重大缺失就是曲柄長度是錯的 原車就給車主裝上165mm的短曲柄 所以也告知車主要盡快去申訴 好更換172.5mm的回來 因此這個跨高70.6cm 是針對短曲柄設定出的 等更換正確了再做一次設定 龍頭則是更換負17度140mm 座墊跟龍頭落差比降至10cm 手肘彎曲支撐力測試過關 手肘平行度有外八 踩踏垂直線也是嚴重外八 已經指正改善
Photos from 狂人單車店 台中市嶺東路46號's post
今晚來fitting的客人 主訴爬坡訓練上遇到了瓶頸 對於平路練習不太感興趣 車主有著174/179的翼展 車架選購55cm是正確的 當然54cm也一樣好 這台車我幫車主設定為偏爬山幾何 座椅水平跟位移完全重調 新設定的踩踏點能讓車主在上坡中 發揮較大的推力 跨高經測試後設定為69cm 中軸線已到極限為6cm 龍頭更換為負17度130mm 座墊跟龍頭落差比下降至7cm 這高度是為了車主偏向爬坡 手肘彎曲支撐力通過測試 手肘平行度也正確 踩踏垂直線稍微有外八 已經指正改善
Photos from 狂人單車店 台中市嶺東路46號's post
今天來fitting的是桃園的客人 先更換加大搖臂導輪再做fitting 車主178/178的翼展 平常是休閒運動騎車 車架選購54.5cm是相當正確 若以車主現在的年齡 若正常購買市售車則是建議55/56cm 這個尺寸比較好配130mm的龍頭 經過測量將座椅水平跟位移重調 跨高設定為69cm 車首更換為負17度140mm 落差先設定8cm 然後測試車主手肘支撐力沒過關 再將高度提升變成5.5cm 就通過了測試 車主也很想要白色的龍頭 所以這支黑色的給車主幾周考慮 車主也計畫上卡 所以下回來店裡可一併處理 現階段沒上卡 所以踩踏垂直線嚴重外八 手肘平行度做的很好
Qui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