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cal Places

沈庭增建築製作 / Shen Ting Tseng Architects

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21巷28號3樓, Taipei, Taiwan
Home Improvement

Description

ad

STTa
沈庭增建築師事務所
stt@shentingtseng.com.tw
02-25213317

RECENT FACEBOOK POSTS

facebook.com

嘉義火車站站前廣場_啟用 火車站前廣場是一個城市的起點或終點,一個人進到或離開那個城市,無論如何,三分鐘後,他便離開了這片小範圍場所。 即使如此,站前廣場還是值得好好面對,因為其本身所帶有中心感的公共性角色,重整站前廣場是一個非常迷你且好的城市建築景觀題目,特別是嘉義市這樣尺度的小城市。 讓人們有個小小而美好的印象。 雖然此題目主要關於系統、開始於系統(特別是交通),但暫先離開系統,走進廣場,順著路形低空漂浮的候車雨遮,接引著過客,稍稍停留,往下一個地方前進。我們最期盼的是,一兩年後,櫸木們開始在廣場上,構成另一層次的影。

facebook.com

贈送《浮光之間》200個風箏 (以策劃公益或公共活動優先,暫不提供個人索取) 2016年我們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的X-Site臨時建築作品《浮光之間》,使用了"真的可以飛行的風箏"作為裝置的主要元素。 這些限量版,特殊訂製的風箏,由國際風箏藝術家黃景楨打造,並經過實際測試飛行,小孩也能輕易操控。 展期結束一年多,我們希望這些卸下來的200顆風箏能有再次遨翔天空的機會,捐贈給民間團體將之作為公益活動使用,讓更多小朋友、大朋友,再次體驗放風箏的午後時光。 充滿點子的團體、學校與企業,請與我們聯繫(stt@shentingtseng.com.tw)。

facebook.com

嘉義火車站前西側廣場改造_施工現場 再怎麼小的建築與景觀設計案,都是透過人的時間累積,讓建築在尺度上漸漸比人還大,並且逐漸進入環境中。 一年多前我們團隊開始投入這個小型公共工程,因為本案本身所具備的高度"眾人之事"特性,同時覺得緊張與期待,緊張於能否在一連串過程中,仍透過設計,讓這個西岸小城市車站前的公共空間,給人一點不一樣的空間感受。 施工現場,我們與原型結構二度合作的候車與接引人的棚子,終於比人大,輕輕地低空浮在廣場上。 --- 沈庭增建築師事務所:黃馨儀、李雅琪、呂威穎、高霖偉 景觀設計顧問:西川設計 結構設計顧問:原型結構 交通顧問:玖泰交通科技 營造:東逵營造

facebook.com

英國WAN AWARDS建築獎 枝光院(Light House)入圍決選名單 位於台灣竹北,今年完工的有木建設「枝光院」透天住宅,受到英國WAN AWARDS建築獎評審團的青睞,入圍 "concrete in architecture"項目的決選名單。 如何讓混凝土的住宅建築有著平衡的、剛好的輕重感? 設計的時候總是不斷思考這個問題,透過無數次"在混凝土盒子中開洞"的嘗試,終於讓這個混凝土構架,與綠樹,與人,一起在土地上平衡著。 春天到夏天,樹影開始模糊了幾何界線,接手讓這個房子成為住宅 (攝影:Lucas K.Doolan) http://www.worldarchitecturenews.com/project/2017/28085/wan-awards/wan-concrete-in-architecture-award-2017-shortlist-announced.html

facebook.com

這個城市裡的一個城市住宅 建築終究必須落在一個基地,關於基地,我們總是看的不夠深,或者只是急於從中擷取什麼。 在這個尚在初期發展的台北獨棟住宅設計,我們花了點時間閱讀基地周圍的巨大量體、騎樓與超小轉角基地所面臨的城市性問題,直到基地模型一步一步築起的過程,才在這個模型感覺到都市的結構感,以及這個結構感給予的設計創造動力。 如此地將基地在眼前重新"存在化",感謝前來事務所參與實習的大家。

facebook.com

簷與建築工作難以到達的地方_2017年暑期一日行 趁著嘉義案子進行驗苗與工地勘查,事務所及暑期實習生全員前往參訪Álvaro Siza 設計的台豐高爾夫球場中的Siza會館。 Siza讓這棟房子依舊流露出他對於建築中許多元素的獨特掌控力與玩耍興致,以及材料如何停止而能成為眼前迷人空間的細緻思考。也許最強烈的還是在於簷,這建築的簷就是有著不同的力量,跟著其周圍的量體運動而出現的簷,彷彿在跟我們這樣說著" 簷可以是如此存在的簷"。 建築設計的工作裡,指標設計常常是那個被所有人略略帶過的,假如建築師能在此注入設計,那一定是業主或整體社會到達不同層次。 最後我們現場檢視了自己的雨遮設計,對於尺度感到放心後,前往嘉義最為重要的城市資產_嘉義植物園。

facebook.com

嘉義火車站前廣場改造_關於運動 不管建築內部或是城市,動線的整頓一直是創造新環境的方法,再深入看待動線與交通,也許可以注入更好的期待:在裡頭配置出優雅的"事物的運動"。 嘉義火車站前廣場模型,開始有了事物的運動。兩個月後,人們將會在這裡的樹影下行走、穿越與運動。

facebook.com

徵人_2017建築設計師 (已截止) 職位:建築設計師(1名) 工作經歷:不限 事務所持續投入小住宅及公共場域等中小型建築設計,帶著好奇、講究與創造的心,面對建築、建築設計與營造。 對於全面的建築設計工作有熱情者,請前來參與。 請將履歷及作品資料email至stt@shentingtseng.com.tw。

facebook.com

建築閱讀_Casa Barragan 前年的柯比意1923年為媽媽蓋的小房子,去年的路康1959年的Margaret Esherick House,今年暑期實習我們選擇閱讀墨西哥建築師Luis Barragan在1947年蓋的他的自宅。 1947年Barragan四十多歲,以這個住宅正式告別他學來的國際樣式(International Style)時期,開啟了完全獨屬於他個人的、彷彿成為記憶本身的建築。 只看平面,似乎是個處處以牆隔絕的迷宮,從前廊進入中心的小廳,接著向外展開六個房間。緩緩地滑行,才真正感覺到處處連續的空間,牆與門框、樓梯、傢俱到窗,甚至到與窗戶貼齊的畫,接著再往外部庭院,Barragan沉穩地營造出一股深遠的連續感。光穿越他的窗戶,與玻璃、窗板、牆、畫,繼續進行一場私密的、共同的質變。 這棟房子的所有元素都在靜靜地接力,即便是管道間與服務動線,Barragan讓它成為建築體,成為建築的終點。 Barragan在演講裡提到他建築的源頭來自童年牧場的記憶與鄉愁,馬廄式的開窗、鮮豔斑駁的牆(據說是花粉與蝸牛殼粉調製而成),他將現代主義揉捏進自己的記憶之中,帶著我們進到同時靜默而愉悅(serenity and joy)的狀態。 (圖片取自網路)

facebook.com

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獎 2016年完成的「浮光之間」獲得2017香港建築師學會2017兩岸四地建築獎-評審團特別獎銀獎。 謝謝曾成德老師的提名,以及建築獎評審團給予的肯定。 建築完成後,對於建築所有的工作者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鬆一口氣",同時也瞬間讓過去所有的苦惱與興奮凝結到消失不見,看著建築站在世界上,然後每個建築工作者只能往下一個案子前進。幸運的話,能把物質慢慢變成一段時光。 這個案子雖小,但就是有一群很棒的人,把物質變成了一小段時光,事務所裡不斷進行設計嘗試的李雅琪、黃馨儀,風箏界奇才黃景楨老師,對燈光著魔的瓦豆團隊,熱愛挑戰結構的原型結構團隊,給予關鍵建議與協助的x-site評審團,參與施工的實踐大學建築系同學以及業主台北市立美術館。謝謝你們。

facebook.com

facebook.com

嘉義市火車站前西側廣場改造 台灣西邊城市的火車站在這十幾年將有一連串的大轉變計畫,在此之前,有幾個小城市更務實地推動火車站周邊小型的改造計畫,好好整理這個不斷微幅變動的城市中心。 車站廣場作為城市中的一處特別的公共空間,主題永遠關於等待與流動:人與車等價看待的等待與流動。透過整理交通系統與人行廣場,植入喬木與候車雨遮,期待半年後這裡有好的流動與等待,給來到與離開這城市的人,一個新的開始。

facebook.com

Quiz

NEAR 沈庭增建築製作 / Shen Ting Tseng Architects